更新时间:2024年7月19日 English Version (英文)
您可以点击“摘要”按钮来查看每篇论文的摘要,再次点击“摘要”以收回。
发表论文
- “我会继续努力让这里有所展示的。”
工作论文
-
医保支付改革、道德风险与医疗控费——来自Bunching-DID的证据(2024,合作者:丛正龙、倪晨旭、王震)
本文旨在评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特别是DRG/DIP支付模式对于医疗费用控制和医疗质量提升的影响,通过前沿的Bunching-DID方法识别医保“起付线”对患者就诊行为的扭曲效应(道德风险),发现“起付线”的设置使得大约8%的就诊费用被调整至起付线以上,人均年度医疗费用平均提高28.8%。在考虑“起付线”诱导患者道德风险的情况下,DRG/DIP改革在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方面的效果有限,“起付线”附近的患者自付费用不降反升,而医院存在“推诿”重症病人的倾向,政策效应在地区、医院特点、患者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此外,DIP相比DRG能有效降低患者道德风险、缓解医院控费预期。本文在针对评估医疗提质控费的政策工具方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如何精准识别或者避免道德风险问题,或将成为之后政策评估尤其是健康经济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
土地财政与政府隐性债务:来自聚束估计的证据(2023,合作者:丛正龙)
稳妥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基于聚束估计方法,利用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政策对土地交易市场的冲击,识别地方土地出让行为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实施使得土地成交单价出现了显著的聚束效应,平均有11.09%的地块成交单价受《标准》影响而调整至最低价标准右侧;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出让总价款受政策影响,相较于反事实分布平均增加了7.96%,地方政府综合土地出让总收入受政策影响,相较于反事实分布平均降低了1.5%,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受政策影响,相较于反事实分布平均增加了14.1%。Wald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工业用地出让价款每增加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将增加1.768%,综合土地出让价款每增加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将减少9.502%,意味着地方政府工业用地收入对于政府隐性债务具有正向效应,而地方政府综合土地出让收入对于政府隐性债务具有负向的挤出效应。研究结果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和理论证据。
其他项目
- 越畔之思:土地财政转型中的政府市场互动研究(202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合作者:李芃辰,周理郡)
-
财政激励、市场整合与新型城镇化——基于“撤县设区”的多时点双重差分研究(2022《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合作者:韩登清)
撤县设区”是地方政府在行政主导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利用2009年至2019年全国26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基于“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基础设施”本质要求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借助“撤县设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研究财政激励、市场整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实行“撤县设区”能够整合市域要素市场,显著提高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行“撤县设区”能够缓解资本的极化效应,促进生产要素向区县扩散,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弥补市场主导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不足;但“撤县设区”会对城乡统筹和生态文明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
舆论情绪、关联报道与股价波动(202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合作者:韩登清 丛正龙)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间接的关联报道对于市场舆情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研究媒体关联报道对股价波动的非线性效应,通过嵌入关联信息结构提出改进的文本信息抽取模块,用以获取关联报道与股票间的关联度。利用A股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研究舆情、媒体报道关联度与股价波动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正向舆论情绪,负向舆论情绪对股价影响更强烈;(2)报道关联度存在单个门限效应,报道关联度较低时,正向舆论情绪对股价影响更强烈,滞后新闻的影响几乎为0;(3)媒体关联报道对于股价的影响具有时效性;(4)媒体关联报道对于股价的影响随公司规模增大而逐渐增强。
-
转移支付、市场整合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22《中国经济专题》课程论文,合作者:韩登清)
分权体制下产生的市场分割导致各地重复建设严重,不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通过调整政府间转移支付,能够促进政府市场资源整合,进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在全国范围内存在集聚效应;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并且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为正向效应,对中部地区则表现为负向效应;给予中部地区政府更多自主性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